江南电竞·(jiangnan)官方网站

您好,欢迎访问水利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网站!
媒体聚焦|全省思政课教师共备一堂课助江南电竞首页平台力海南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琼崖精神入课堂
2025-04-29 阅读

  椰风轻拂,春光明媚。4月26日上午,琼台师范学院桂林洋校区的报告厅内座无虚席,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在此上演。

  当天,由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主办的纪念海南解放75周年暨琼崖精神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集体备课会举办。全省万余名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同步参与,以一体化育人理念、协同化教研模式和多维化教学情境,推动琼崖精神从历史深处“走”进教案、从理论教材“跃”入课堂,更从教师心间“燃”进学生头脑。

  一节思政课怎么才能真正打动学生、抵达人心?备课会现场,4位思政课教师用一个个生动鲜活、有知有味、感人至深的课堂作答——

  大海上,百余艘木船扬帆待发,船工们向战士传授渡海知识和技术……大屏幕上,群众踊跃支援渡海作战的资料画面缓缓展开。万宁市万城小学教师李峰通过讲述“海南岛战役中的群众支前故事”,引领学生在情境互动中体悟军民鱼水一家亲的深情厚谊。

  以一座雕塑作为切入点,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三亚学校教师刘涵带领学生寻访琼崖革命足迹,从“山不,人”的感人故事中深刻感悟人民群众所蕴含的磅礴力量,探寻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源流与发展之路。

  展示两封琼崖革命历史书信,海口市琼山华侨中学教师何和国引导学生“破译”信纸背后蕴藏的精神密码,通过将书信内容改编为剧本的方式,情景再现那段峥嵘岁月……

  以“融入”为关键词,海南大学教师林罗添骥依托一张地图、一个理论、一处场景,深入解析琼崖精神如何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将理论知识的“深度”与革命故事的“温度”相结合,呈现了一堂精彩纷呈的思政课。

  思政课教师们同台切磋、碰撞思路,运用各类教学方式进行分学段同课异构教学展示的备课会,生动体现了“琼崖精神”在不同学段的纵向衔接与横向贯通,展现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薪火相传的特点。

  据悉,近年来,我省以深化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为重要抓手,守正创新推进学校思政工作改革发展,努力为教育强国、教育强省建设凝聚强大思政引领力。海南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创新做法在今年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得到肯定表扬,相关工作案例入选教育部“2024年中国基础教育十大创新案例(立德树人)”“2025年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工作典型案例”。

  “在海南解放75周年之际,这场集体备课会对于传承弘扬琼崖精神,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凝聚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省委教育工委专职副书记林洪冰寄语全省学校思政课教师,要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切实将琼崖革命的红色基因转化为思政课教学的“育人密码”,把自贸港的实践热土深耕为青少年的“成长沃土”,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堪当民族复兴大任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重任的时代新人。

  “娜姐的课不是一味地就理论讲理论,而是用鲜活的案例来剖析”“娜姐经常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激发我们表达想法和见解”……因为在日常课堂上展现出来的亲和力,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杨娜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娜姐”。

  深耕思政教育一线年,杨娜发现,很多学生觉得理论知识晦涩难懂,常常选择死记硬背。如何把理论知识讲得更有趣,让思政课“活起来”,成为她时常思考的问题。

  “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只要能构建起马克思主义理论跟学生们之间的关系,让他们明白这与他们的人生、未来乃至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息息相关,那么他们的不理解自然也就迎刃而解。”杨娜说。

  对此,杨娜观察学生课堂反应,结合学情设计了“剩余价值理论升级版”等教学专题,并提前设置学生感兴趣的课堂议题,用鲜活案例引起学生内心共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马学马知马懂马爱马”是杨娜一直坚持的教学理念。于是,她组织学生开设“马粉工作坊”,每周带着大家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并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与上课不同,在“马粉工作坊”中,杨娜更多时候是个听众。这样的“角色互换”,让不少学生时常感慨:“原来思政课也可以这么有意思”。

  课堂上的旁征博引,离不开课下的刻苦钻研。在杨娜看来,虽然一节课的时间只有45分钟,但课下可能需要两倍甚至更长时间来准备。备课时,她总是尽可能地把教材话语转换为教学话语。她说,“思政课教师的看家本领,就是把教材的内容、学生的需求变成我们的思考”。

  除了是教学能手,杨娜还积极开展教研工作,带领学院教师积极开展科研,推动学科内涵式发展;围绕“海南红色文化与实践育人探索”等主题,多次带领学生驻村调查,增强教学实效,提升学生科研能力。

  今年是海南解放75周年,杨娜深感新时代赋予思政课教师的责任重大。“未来我将更加注重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让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在学生心中‘开花结果’。”杨娜说。

  在中考备考会上为教师们答疑解惑,面向思政课教研人员开展培训……连日来,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初中政治教研员朱小超奔走在教研一线,探究思政教学发展新路径。

  长期深耕思政教学教研领域,朱小超深知团队建设的重要性。近年来,他牵头组建了一支覆盖全省的初中思政课教研团队,成员包括省市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高校专家。通过“老带新”“强帮弱”的结对模式,团队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如何建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让思政课既有深度又有温度?如何把思政课讲到中学生的心坎里?带着一系列思考,朱小超带领团队聚焦课堂改革,力争探索出一条特色教学路径。

  一方面,他倡导将海南本土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组织编写《自贸港知识面对面》《琼崖烽火》等地方教材,用海南自贸港、琼崖纵队等鲜活案例点燃学生的家国情怀;另一方面,他推动“情境教学法”“大单元多课型教学模式”在课堂中的运用,鼓励教师积极探索议题式、体验式、项目式等教学方法,江南电竞让思政课“活”起来、“动”起来。

  “思政课不能照本宣科,要贴近学生生活,江南电竞解决他们的真问题。”朱小超说。为此,他带领团队开发了“军事天地”“时政热点微课微视频”等系列资源,让抽象的理论变得可感可触。

  在朱小超和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海南初中思政教育结出累累硕果。近三年,该团队培养出30余名省市级骨干教师,主持完成20多项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其中《中学跨学科教研模式研究》获批教育部重点课题。团队指导的学生先后在国家级“学宪法 讲宪法”演讲比赛、思政主题征文活动中屡获佳绩。

  “站在海南解放75周年的历史节点,我们更要牢记思政课教师的使命。”朱小超表示,未来将继续以团队建设为抓手,推动思政课守正创新,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和自贸港建设重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1927年9月23日,发生在这里的一场战斗——椰子寨战斗,打响了全琼武装总暴动第一枪,也拉开了全琼武装总暴动的序幕……”

  泛黄手稿作“教具”,文物史料为“教材”,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课教师刘茹花走下讲台,步入椰子寨战斗遗址陈列馆,摇身一变成为讲解员,为学生们呈现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

  作为一名高校思政课教师,如何打造学生“愿听、想听、爱听”的思政课,是刘茹花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首先要把握学情,进而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针对性、实效性。”

  在刘茹花看来,将海南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堂,让学生了解和学习琼崖革命精神,能更好地传承海南革命文化、赓续琼崖红色血脉,为海南自贸港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于是,在学院领导的支持下,刘茹花和同事们共同开发了《海南红色革命文化专题教育》课程,通过参观考察、交流分享等方式,引导广大学生重温琼崖革命“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光荣历史,汲取宝贵的精神养分。

  在红色娘子军纪念园,学生们沉浸式观看战斗场景,领略“不爱红妆爱武装”的巾帼风采;在杨善集故居,学生们凝视斑驳的历史文物,聆听感人肺腑的革命故事……当场馆变课堂,广大青年学子在一趟趟“时空之旅”中,完成了一次次精神洗礼。

  不少学生还从“倾听者”化身“讲述者”,录制思政微视频,用新颖的方式讲述红色故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主动思考、分析,对知识进行筛选、整合,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进一步增强对海南本土红色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接下来我们还将进行多方面创新探索,例如充分运用VR、AR等现代虚拟现实技术,打造沉浸式红色教育体验场景,更加直观、生动地开展思政课教学。”刘茹花说。

  “老师,我申请上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硕士了!”近日,2021届某学生发来的一则短信,让海南中学政治科教师曾玉薇欣喜不已。

  不久前,该学生参加哈佛大学医学院硕士面试,题目是“谈一谈英美医保体系有何区别”。然而,她对这部分内容了解甚少,一时间不知如何作答。“但她灵机一动,联想到了高中政治课本中有关英美政体的知识点,便顺势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切入谈论健康政策,顺利通过了面试。”曾玉薇分享道。

  为了更好地将政治课堂与社会相连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曾玉薇在课前开展时政演讲,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材,搜集分享国内外各类时政热点。

  当同学们化身老师,在讲台上侃侃而谈,课本中的抽象理论转化为观察现实的放大镜,大家的视野更加开阔、视角更加多元、思考更加深入。

  从事高中思政课教学多年,曾玉薇深知,一名好的思政课教师应具备贴近学生的教育能力,要以学生为中心,就要深入了解学生的特点。

  “高中生的特点在于思维活跃,但理性不足。”曾玉薇表示,思维活跃可用在课堂讨论问题上,通过不同观点的碰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理性不足,则可以通过生活化的议题,善用身边事诠释大道理。

  曾玉薇还用“班级议事规则”类比“全过程人民民主”,通过学生实践将民主落实到班级,用身边小故事串起国家战略和个人生活;通过组织模拟政协提案、为自贸港建设建言献策等方式,让学生在角色代入中理解理论价值。

  今年是解放海南75周年。回望历史长河,曾玉薇表示,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更要肩负起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职责使命。

  “面对在互联网环境下成长起来的‘10后’,思政课不仅要有干货,还得有趣。”曾玉薇说,此外,还要运用受学生欢迎的短视频方式创设教学情境,使政治学科知识既有理论深度又有现实温度。

  同学们或围绕“海南自贸港建设与青年责任”展开辩论,或从黎锦的“前世今生”中探究海南本土文化保护与传承……

  这些生动场景的背后,是该校政治教研组长徐春飞带领团队打造的深刻思政课。课堂上江南电竞首页平台,学生从“观众”变“主角”,尽情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逐渐形成“深”与“活”并重的思政教育新生态。

  “中学生正值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打造融合真实情境、聚焦现实问题、展开深度思辨以及领悟主流价值的思政课堂尤为重要。”徐春飞说。

  基于此,徐春飞坚持研究创新适合中学生的思政课堂,加强理论深度,激发课堂活力。“例如,以海南黎锦的保护与传承为话题,我们邀请黎族学生讲述黎锦故事,围绕黎锦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展开思辨,最终形成了关于用新媒体推广黎锦文化、用数智化手段制作文创产品,推动黎锦走向消博会、博鳌亚洲论坛的建议。”

  从课前调查走访,到课中展开辩论,再到课后结合典型案例复盘总结,思政课堂融入了社会实践、理论学习和探究思考,同学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更足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更强了,学科学习方面的兴趣更浓了。

  讲道理是思政课的本质,“入脑入心”是讲道理的目标。如何让真理真正触达学生内心?徐春飞认为,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思辨并逐步确认真理,是一种可行的路径。

  同样是文化自信的主题,该校设计了“国文节”“民族魂”两项活动。同学们通过参与民俗打擂台、模拟联合国等一系列丰富活动,体验民族文化的源远流长,见证世界文化的丰富多元、交融发展。

  “思政教育不是往行李箱里塞东西,而是点亮心中的火把。”徐春飞说,在海南解放75周年之际,更要用党的光辉历史照亮青年学子成长之路。

网站备案号:鲁ICP备2020042841号-1    鲁ICP备2020042841号-1   Copyright © 2012-2023 江南电竞·(jiangnan)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 电话:020-88889999
网站地图